橈骨干骨折
A+醫(yī)學百科 >> 橈骨干骨折 |
單獨橈骨干骨折,僅占前臂骨折總數(shù)的12%,以青壯年居多。
目錄 |
橈骨干骨折的病因
(一)發(fā)病原因
直接暴力、間接暴力均可造成橈骨干骨折。
(二)發(fā)病機制
直接暴力如打擊、壓砸,傳導應力如跌倒手撐地等,均可造成橈骨干骨折。骨折多為橫形、短斜形或楔形。因有尺骨的支撐,而無明顯短縮移位,但因肌肉的牽拉,常出現(xiàn)骨折端的旋轉畸形。橈骨遠端有旋前方肌附著,中段有旋前圓肌附著,近側有旋后肌附著。骨折后由于上述肌肉的牽拉,不同部位的骨折將出現(xiàn)不同的旋轉畸形。如骨折在旋前圓肌止點遠側,近折端受旋前圓肌及旋后肌作用,基本處于中立位,而遠折端受旋前方肌作用,處于旋前位。骨折發(fā)生在旋前圓肌止點近側時,近折端受旋后肌作用,處于旋后位,而遠折端受旋前圓肌及旋前方肌作用,處于旋前位(圖1)。
橈骨干骨折的癥狀
傷后前臂出現(xiàn)腫脹、疼痛,但無顯著畸形。損傷處有明顯壓痛,前臂活動明顯受限。對移位骨折而言,可感知異?;顒雍凸遣烈?,但不必特意檢查,以免加重損傷。
一般均無困難,但應注意判定上、下尺橈關節(jié)有無同時受累,包括脫位等,其與診斷及治療方法的選擇有密切關系。
1.外傷史 均較明確。
2.臨床表現(xiàn) 主要依據(jù)前臂橈側疼痛、壓痛、叩痛及旋轉功能受限等。
3.影像學檢查 主要表現(xiàn)為X線平片,一般均可確診,但應注意是否合并下尺橈關節(jié)損傷。
橈骨干骨折的診斷
橈骨干骨折的檢查化驗
橈骨干骨折的預防和治療方法
(一)治療
1.無移位者 多為青少年,可視骨折部位不同而將前臂置于旋后屈肘位(中上1/3段骨折)或中間位(中下1/3段骨折)用上肢石膏托或石膏管形固定,并注意按前臂肢體的外形進行塑形。
2.有移位者 先施以手法復位,并按骨折近端的移位方向,遠端對近端將其復位。閉合復位失敗之成年患者,多系斜形、螺旋形及粉碎性等不穩(wěn)定型者,可行切開復位及內(nèi)固定術(圖2)。
(二)預后
一般預后良好。
參看
關于“橈骨干骨折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