癆蟲病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癆蟲病 |
癆蟲病,病名。即癆病、肺蟲病。為癆瘵病證之類。見《石室秘錄》卷一。《血證論》卷五:“面色乍赤乍白,乍青乍黃,唇口生瘡,聲嗄咽癢,煩夢不寧,遺精白濁,發(fā)焦舌燥,寒熱盜汗,口出穢氣,不知香味,喜見人過,常懷忿怒,夢見亡先,驚悸咳逆;或腹中有塊,或腦后兩邊有小結(jié)核。……皆為癆蟲之候也。月華丸主之。多食鰻魚肉,既有滋補,又善殺癆蟲,或用鰻魚骨燒黑,鱉甲炒為末,煎人參、當(dāng)歸、白芍、白薇湯送下,補虛殺蟲,相輔而行。若專事殺蟲,金蟾丸亦可間服,金線蛙燒服亦妙?!庇衷疲骸鞍A蟲居肺葉間,咯血聲嘶者,皆能治之。”前人治癆蟲病,每于大補氣血及殺蟲法并用;或主張補其真陰、元氣。方如黃芪益損湯、鱉甲散、坎離膏、太平丸等。參見癆、癆瘵、肺蟲病條。
出自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“癆蟲病”條目 http://www.31365zzz.com/w/%E7%97%A8%E8%99%AB%E7%97%85 轉(zhuǎn)載請保留此鏈接
關(guān)于“癆蟲病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